2022年以来,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6次下行周期,而2023年的形势更加严峻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与会专家指出,2023年以来,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,钢铁行业努力实现“稳运行、防风险、提质量、优结构、促转型、增效益”的工作目标。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谭成旭坦言,钢铁行业面对供给强于需求、成本重心实际下移幅度小于钢价降幅,钢铁行业运行呈现“需求减弱、价格下降、成本高企、利润下滑”的态势,提质增效难度加大。
有专家表示,今年钢铁形势非常严峻,但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,真正的钢铁过剩才开始,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,需求端在大幅下滑,支撑钢铁需求的要素发生重大的变化。
钢铁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,目前仍面临传统需求恢复不足、阶段性供需矛盾加大、行业利润下降等困难,运行回升基础尚不牢固。其中,建筑业用钢需求收缩成为消费量减少的主要因素。
虽然我国钢铁行业面临供需压力,但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钢材消费结构的变化,行业也在积极调整,满足下游需求。2023年我国共生产电工钢1527.52万吨,国内规模以上不锈钢生产企业粗钢产量为3748万吨,同比增加352万吨,增幅为10.4%。这是由于绿色低碳驱动的新能源用钢等钢铁新需求增长,汽车、造船、家电等传统用钢需求提质等钢材消费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变化。
同时,钢材出口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外市场阶段性供需矛盾。2023年我国出口钢材9026.4万吨,同比增长36.2%。仅低于2014-2016年出口规模,进口约760万吨。中国钢铁坚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定位,不鼓励普通产品出口,保持一定比例高附加值产品出口,以促进行业在联接世界,参与高水平竞争与服务中不断发展。
从钢材价格来看,前11个月,中国钢材价格指数(CSPI)平均值为111.48点,同比下降9.83%。同期,CRU国际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220.1点,同比下降19.9%,降幅大于国内价格降幅。虽然钢材价格同比下降,进口铁矿石价格仍居高位。去年,我国钢铁行业重点统计企业进口铁矿粉采购成本节节攀升。
从运行情况看,2023年是钢铁行业十分困难的一年。从数据来看,我国钢铁企业效益同比下降,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低位。不过行业总体资产状况仍处于较好水平,经营较为稳健,有抵御阶段性风险的基础和实力。
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胡望明认为,钢材供强需弱的局面将长期存在,行业利润率或继续下滑。在此背景下,行业企业坚持“四化”(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高效化)发展方向、“四有”(有订单的生产、有边际的产量、有利润的收入、有现金的利润)经营原则,对于钢铁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积极的路径选择,其中还蕴含着钢铁企业合作共赢的无限商机。
陷入囚徒困境中的钢企能否迎来好转的迹象呢?
一是“弱需求”局面难以改变,钢价或将震荡下行。
从目前情况看,俄乌战争久拖不决,巴以冲突硝烟又起,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影响加大,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的不确定性上升。从国内形势看,下游用钢行业复苏不及预期,特别是房地产业持续负增长对钢材消费影响较大。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也使得工程机械市场表现疲软。工程机械制造业产量下降,对中厚板需求明显减少。后期市场供强需弱格局难以改观,钢价或将延续窄幅波动走势。
二是“强供给”遏制钢价反弹
从最近一期数据显示,虽然近期不少钢铁企业开始限产、减产,但钢产量整体仍处于高位,陷入囚徒困境的钢企们也不愿放弃,仍在坚持生产,“强供给”难以得到有效缓解。但随着采暖季错峰生产及钢企年终检修增多,钢产量或有望减少。
钢铁行业平稳运行的关键是做到供需动态均衡,保持供需动态平衡的关键是适当调控生产节奏。专家呼吁,企业应当按照“以销定产、以效定产、以现定销”的原则,坚持有订单的生产、有边际的产量、有利润的收入、有现金的利润,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和降本增效工作,追求有质量的经营、有效益的发展。
来源:钢铁老板,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【免责声明】:本资讯中的陈述、数据和观点判断仅供参考,融配达钢铁电商平台对其完整性、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。据此进行市场操作或投资判断须自担风险!融配达对此概不承担责任。